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博通网 2020-07-30 450 10

区域性紧缺征象依然存在 我国籼稻供应较为宽松

空间说说文字网

  2020年新季早籼稻及一季中籼稻遭遇了多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长江中下游籼稻主产区丧失严重,籼稻生产也面临巨大的挑战。

  双季早稻种植面积增长

  2020年在“视情适当提高最低收购价,勉励双季稻种植”的政策基调下,我国早籼稻面积从2019年的汗青低点迅速恢复扩种了凌驾400万亩。农情调理数据显示,本年江西省早稻种植面积1826.3万亩,同比增长182.5万亩;湖南1837.2万亩,同比增长195.3万亩;广东1309万亩,同比增长57万亩;浙江155.54万亩,同比增长7.32万亩。从笔者现实相识到的情况来看,2020年早籼稻面积确实有明显增长,不外增幅另有待商讨。

  新季早稻产情并不乐观

  从生长情况来看,我国江南、华南大部门早稻目前正处于乳熟成熟期,湖北、安徽等地处于抽穗灌浆阶段。

  江西省对受灾地域和行洪地域的早稻提前抢收。据农情调理数据,截至7月中旬,全省早稻收获面积1156.7万亩,其中鄱阳湖流域35个早稻重灾县7月11日至16日抢收早稻面积643.8万亩;全省早稻受灾面积449.5万亩,绝收主要集中在鄱阳湖湖区。7月19日农情调理数据显示,早稻绝收118.5万亩,中稻绝收72.2万亩,晚稻栽插进度总体滞后尤其是环鄱阳湖地域。

  湖南洞庭湖流域、湖北仙桃、安徽巢湖等地也遭受了差别水平的洪涝灾害。湖南岳阳部门地域早稻单产在500—600斤/亩,较客岁减少200—500斤/亩。由于连续降雨,部门地块早稻受淹,新季早籼稻青粒多,籽粒不饱满,水分偏大,必须颠末烘干,芽稻比例大增。

  综合来看,2020年早稻增长的面积或难以弥补因洪涝灾害绝收的面积,而且新季早稻在单产、品质方面都将不如上年。

  中晚籼稻远景不确定

  在市场聚焦早籼稻产情的同时,一季中籼稻的生长和双季晚稻的种植也值得存眷。由于中籼稻正处在分蘖拔节期,受洪涝灾害影响,部门一季稻长期浸泡在水中,生上进程或延后,有用穗数也可能减少,没顶凌驾4天就可能面临20%以上的减产,凌驾10天甚至可能绝收。晚籼稻方面,受降雨影响较小的地域插秧基本竣事,而湖区及前期受淹地域的农户因担心二次被淹仍在张望。2020年,江西省晚稻种植使命为1870万亩。截至7月19日,江西省早稻收割进度仅达82.9%,晚稻栽插进度也仅有46.1%,7月22日,全省已栽晚稻1393.5万亩,是比年进度较慢的一年。中央气象台消息,江南中南部、华南等地的部门地域35℃—37℃的高温天气将连续至7月下旬,部门地域在38℃—40℃。有农业专家担心洪涝灾害事后会有旱情产生。

  中华粮网预测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中晚籼稻种植面积约2.36亿亩,同比基本持平;中晚籼稻总产预计2185亿斤,同比增长16亿斤,增幅0.7%。综合来看,我国一季中籼稻的生长已经受到倒霉影响,而晚籼稻插秧暂未受到明显影响,但要在8月前完成移栽。江西、湖南、安徽等地正全力组织开展农业生产自救,抢抓当前晴晴天气,抓好晚稻面积落实,力争实现“早稻丧失晚稻补”。

  早籼稻代价高开高走

  收购方面,早籼稻代价高开高走已成定局。事实上,前期早籼稻长势乐观,零星上市时开秤价一度在1.12元/斤左右。前后不外一周时间,早籼稻开秤价已经跳到了1.2元/斤的大关。截至7月20日,江西主流收购价已经飙升至1.23元/斤以上。受疫情影响,2020年多地增长了稻谷的临时储备,市场收购竞争猛烈,省内跨区调粮、省外赴江西抢粮频仍产生,如果后期浙江再加入收购,早籼稻代价恐将进一步走高。

  另外一个早籼稻主产大省湖南,部门产区面临无粮可收的难堪境地。比年来,湖南稻米行业饱受重金属的困扰,严苛的宁静尺度之下,局部产区镉含量低于0.2mg/公斤的粮源较少,市场陷入农户不敢种、企业不敢收、储备及格粮源紧缺的境地。洞庭湖周边也遭受了洪涝灾害,使得原本就“缺粮”的局面雪上加霜。

  7月17日,国度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关于调解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时间的通知》,决定将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执行起始时间从原定的8月1日起予以适当提前,即在新产早籼稻上市后,如市场代价切合预案启动条件,按划定程序申请启动202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预案。预案调解进一步加剧了早籼稻代价上涨的预期,托市收购启动可能性不大。

  中晚籼稻市场仍待发力

  从当前市场代价走势来看,受新季中晚籼稻市场粮源紧张及疫情期间住民恐慌性采购影响,海内陈稻代价自春节后一起走高。入夏以来,气温升高,市场消费趋淡,制品米走货疲软,原粮代价稳中走弱,季候性消费淡季将一直连续至8月末。

  预计9月之前中晚籼稻代价将继续保持疲软态势,季候性淡季竣事后存在一定上涨空间,优质稻体现更为明显。主要缘故原由在于:

  一是籼稻供需紧平衡。从近几年的产消情况分析,随着种植结构不停调解,早籼稻种植面积连年下滑,产量大幅减少,而消费量总体较为稳定。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早稻播种面积445万公顷,比2018年减少34.13万公顷,降落7.1%;天下早稻总产量2627万吨,自2004年以来初次跌破3000万吨,比2018年减少232.5万吨,降落8.1%。由于播种面积减少导致2019年天下早稻产量减少203.7万吨,占早稻减产总量的87.6%。中华粮网供需平衡数据显示,我国早籼稻最近几年一直处于产不足需的状态,不足部门需要挖库存补足;中晚籼稻则处于紧平衡状态,市场代价对产量变更比力敏感。优质稻方面,目前市场粮源见底,企业采购困难,陈稻多为平凡稻,难以满足市场加工需要。

  二是陈稻难以契合市场需求。拍卖方面,2020年年初至7月21日,国度粮食买卖业务中心累计投放2014—2019年产稻谷约5063万吨,现实成交总量约780万吨。其中,早籼稻累计投放量1298万吨,成交总量为72.9万吨;中晚籼稻累计投放量为2221万吨,成交总量273万吨。自2020年4月下旬开始,2016—2018年产早籼稻成为市场投放主力,2014—2015年产早籼稻基本消耗完毕,因拍卖底价凌驾市场预期,品质一般,成交并不理想,以流拍居多。中晚籼稻则以2014—2015、2018—2019年产为成交主力。7月中晚籼稻的整体成友爱况好于上月。

  三是海内籼稻去库存进度受限。2014—2019年产籼稻预计仍有凌驾5000万吨的政策性库存。其中,中晚籼稻约莫4000万吨。综合拍卖和现实库存数据预估,我国籼稻供应较为宽松,但受到拍卖底价、储存品质等因素影响,区域性粮源紧缺征象依然存在。

图为江西中晚籼稻新陈价差对比

  综上所述,2020年海内新季籼稻产情难言乐观。早籼稻走势已经清朗,天气变化将成为影响下半年中晚籼稻代价走势的紧张因素。政策性库存虽然为籼稻代价提供了顶部支持,但拍卖底价和品质无法完全契合市场需求,粮源结构性、区域性失衡的征象依然存在。别的,新季中晚籼稻产情也会对其代价走势产生极大影响。(作者单元:中华粮网)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博通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博通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