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博通网 2020-07-30 450 10

八十年代中国无尘室洁净技术飞速发展期概述


无尘室、空气净化、洁净厂房、净化工程、洁净厂房等空气净化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请咨询[无锡成毅13222622258]!

20世纪80年代,中国无尘室技术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现阶段中国无尘室技术的许多成果基本诞生,具体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标准、规范与国际交流

1979年1月,以空调研究所为首的设计、研究、高校等单位在测试和总结已建工业无尘室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空气洁净度技术措施》,对当时我国无尘室技术的规范和推广起到了重要作用,为今后国家标准的制定奠定了基础。

1984年12月,由电子工业部第十设计院和有关单位共同编制的国家标准GBJ73-84《洁净厂房设计规范》颁布,其中洁净度分类标准相当于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的美国联邦标准209B,摒弃了许多以前在中国不同地区使用过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的无尘室分类标准,从而使中国无尘室技术向国际标准迈进了一步。

然后,结合我国国情,参照国际标准,先后制定了GB6166-85高效滤料性能测试方法、渗透率和阻力、GB6167-85粉尘颗粒计数器性能测试方法、GB6168-85层流洁净工作台检验标准等标准,对统一和规范测试方法、提高科学性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11月定稿的国家标准GB12218-89《通用通风用空气过滤器性能测试方法》规定,粗、中、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效率应采用大气粉尘的有限直径计数法进行测量,这是以天津大学为代表的国内研究机构多年经验的总结,也是世界上首次采用这种方法。1993年,欧洲通风协会(ASHRAE)放弃了原来大气粉尘比色效率法的重量效率法(美国国家统计局、AFI、ASHRAE),颁布了大气粉尘或标准粉尘的直径计数法。

特别是1982年6月,中国电子学会清洁技术分会成立(外部名称为“中国污染控制协会”CCCS——中国污染控制学会),1983年正式出版的《清洁技术》杂志(现称《清洁与空调技术》——污染控制与空调技术),在整合国内无尘室技术各方面,促进无尘室技术进步和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986年,中国清洁技术学会成为国际污染控制学会联盟的成员。当时,只有美国(IEST)、英国(英国)、法国(法国)、德国(德国工业协会)、日本(JACA)、意大利(美国化学协会)、瑞士(SRRT)和四个北欧国家(R3-Nodic)等。(现已发展到18个成员国,包括澳大利亚—ACCS、俄国—东盟、比利时—BCW、朝鲜—KACA、罗马尼亚—巴西—SBCC、荷兰—VCCN、苏格兰—SZCZ)。在1998年第九届国际天主教儿童会洛杉矶会议和1990年第十届国际天主教儿童会苏黎世会议上,作者代表中国担任会议执行主席。

2.生物无尘室技术

生物无尘室技术在中国起步比国外晚十多年。20世纪70年代末,一些制药厂对原有空调系统进行了改造,开始使用高效空气过滤器作为空调送风系统的末端,以取代原有的过滤器或甘油纱布罩。在此期间,上海医药工业设计院、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及相关药厂先后在上海第四、第七制药厂和镇江制药厂采用了生物无尘室技术。

1982年,中国医药工业总公司根据国情和国外经验制定了《药品生产管理标准》(试行稿),其中空气洁净度等级参照美国联邦标准209A,生产环境分为10万级和10万级以上的控制区和当地1万级和100级的洁净区。到1985年底,《良好生产规范实施指南》已经编制完成,并与部分修订的《规范》一起正式颁布,为推动医药工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1988年,卫生部颁布了《良好生产规范》,其精神与上述规范相一致,为制药行业实施GMP认证创造了条件。

现阶段,生物无尘室已经在医疗中得到推广和应用。1980年,哈尔滨土木工程学院和鸡西五专联合研制的简易卧式层流空调净化装置在黑龙江医院投入使用;上海新华医院和苏州医学院的细胞实验室采用了由第六机械部第九医院和上海金山电子设备厂共同完成的装配式无菌病房。

80年代中期,总后勤部营房部设计院和天津大学设计建造了301医院康复中心手术楼,有十多个民用无菌手术室,各种气流类型,相当于NASA-5340ⅱ标准。天津大学和天津净化设备厂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研究所设计并建造了几个100级组装式无菌病房。

20世纪80年代初,军事医学科学院、空调研究所、蚌埠净化设备厂等单位完成了二级甲等(相当于P3级)生物危害工作站的研发。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等单位在松江罐头厂完成了甜火炬奶、番茄酱和熏肉的无菌灌装室,开创了生物安全和食品加工生物技术在中国的应用。

1985年前后,军医研究所研制的JWL针孔式浮游细菌采样器和上海郑新电子设备厂、同济大学研制的不锈钢狭缝式空气浮游细菌采样器通过了鉴定,为生物无尘室技术的一些研究工作提供了手段。

3.基础和技术研究

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的十年间,无尘室的基础和技术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提出了我国大气粉尘的统计规律、湿度对大气粉尘浓度的影响以及大气粉尘浓度的“W”型日分布模型,为室外设计浓度的确定提供了依据;提出了带空气幕的层流罩的隔离效果、设计原则和计算方法,提出了紊流无尘室均匀分布的理论计算公式和经验计算公式,以及自清洁时间和污染时间的计算公式, 提出了单向流无尘室回风模式的计算模型和下限风速,提出了双环密封结合高效空气过滤器密封导向的原理和方案,以及倒置液箱密封的方案,并对人体发菌量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建立了滤料和过滤器细菌过滤效率试验台,得到了细菌过滤效率与计数和称重效率之间的关系。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第四机械系第十、十一研究所、天津大学设计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河北理工大学等研究机构做了大量工作。

4.在产品研发方面

从1979年到1981年,天津大学、天津美伦纤维厂等单位通过研究各种材料(聚酯、聚丙烯、维尼纶、棉、毛、超细玻璃纤维等)的数百个品种和规格,筛选设计了TL-Z、TL。),各种针刺、喷胶、热熔、熔喷、热压和辊压工艺。

1981年,河北理工大学第四机械系第十一研究所和天津第二无线电专用设备厂成功研制出WGP-01微型褶裥高效过滤器/Image-1/ER,填补了国内产品空白。

1985年,第四机械部第十一研究所、四川造纸工业研究所和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共同完成了CGB 型高效空气过滤器的研制。该过滤器对0.1μm尘粒的计数效率为99.99~99.995%,阻力为245 ~ 270帕。经鉴定,其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当时日本生产的同类ULPA高效空气过滤器的技术水平。1987年1月,天津市制药净化设备厂和土木工程研究所空调研究所采用国外ULPA过滤器(日本宁津株式会社)开发的0.1 μm 10级无尘室通过了鉴定。1988年5月,机电工程第十一设计院和重庆无线电专用设备厂采用国产0.1μm高效空气过滤器,通过鉴定,其主要指标达到80年代国外技术水平。与此同时,国外无尘室技术不断发展和进步。

1982年,16K位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成为畅销书,每个芯片大约有50,000 ~ 60,000个器件。1984年,256位内存进入实用阶段。同年年初,日本宣布成功试生产每芯片约200万个设备的1兆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1985年,美国开发了一种4兆位的集成电路。到20世纪80年代末,4M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已经商业化。现阶段,各种无尘室的气流组织方案和技术相继诞生,如隧道无尘室、洁净管道和SMIF技术等,以降低能耗,满足过程自动化和高洁净度的要求。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对于微电子工业,1976年4月24日发布的美国联邦标准209B中规定的最高清洁度等级为100 (≥0.5μm,100pc。/cu.ft)不再能满足需求。1M位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的线宽仅为1μm,环境等级要求为10级(0.5μm)。事实上,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美国和日本建造了更高级别的无尘室,相应的检测仪器——激光粒子计数器和凝聚核粒子计数器(CNC)——也应运而生。美国联邦标准209C总结了这一时期的经验,满足了技术进步的需要,于1987年10月27日颁布,将洁净度等级从原来的100-100,000的4个等级扩展到1-100,000的6个等级,并将区分等级边界的晶粒尺寸从0.5微米扩展到5微米,再扩展到0.1微米到5 μ m .

无尘室、空气净化、洁净厂房、净化工程、洁净厂房等空气净化空调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请咨询[无锡成毅0510-83590171]!无锡成毅净化设备有限公司是从事空气净化工程设计、生产、安装、调试和空调净化的专业设备产品,拥有十多年的生产经验。企业空调净化施工安装证书、安全施工资质证书、项目经理资质证书均有效,并通过了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公司长期拥有80多支安装施工队伍,无论是施工技术还是施工进度,您都可以放心交给我们。

看过这篇文章的人也都读过:程1000级无尘室十大检测标准,无尘室工作人员的二十大注意事项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博通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博通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