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博通网 2020-07-17 450 10

“债券通”助力人民币国际化踏上更高台阶

411劲舞团 http://www.411au.com.cn/thread-976-1-1.html

  到本年7月3日,“债券通”已乐成运行了三周年。这种将境内与境外债券市场基础设施有用毗连在一起,充实利用差别市场体系的买卖业务、托管及结算摆设,为投资者跨境买卖债券提供最大便利的做法,受到市场接待,取得了预期效果,成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乐成案例。

  一、“债券通”运行的效果

  “债券通”是内地金融业自动对外开放的紧张举措。比年来内地不停加速债券市场开放力度,买通海外投资者进入境内债券市场的途径,并提供更多便利化措施。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允许切合条件的境外机构直接申请入市并通过境内机构署理买卖人民币债券;二是建立“债券通”机制,允许境外机构通过香港金管局的债务工具中央结算体系(CMU),在境外买卖境内债券。两种投资模式各具特点、各有所长,又相互增补。

  到本年6月尾,有来自33个国度和地域的2,012家机构投资者在“债券通”存案,包括全球前100大资产管理公司中的72家。从2017年7月至今,“债券通”累计成交6万亿元(人民币下同)。

来源:中国银行香港研究院、CEIC

  三年来,“债券通”买卖业务日趋活跃,而境外机构通过“债券通”增持人民币债券的占比也不停上升。

  从机构数目看,2017年有459家景外机构进入境内银行间债券市场,其中通过“债券通”入市有249家,占全部新入市一半以上;2018年, “债券通”入市有256家,占比升至八成;2019年及本年上半年又各有1,096家及550家入市。到2019年底,境内债券市场共有2,608家景外参与者,其中通过“债券通”进入的有1,601家,占了六成以上。

  从买卖业务金额看,2017年“债券通”日均买卖业务20至30亿元;2018年“债券通”买卖业务量达1.03万亿元,占全部境外机构债券买卖业务量的28%;2019年,“债券通”买卖业务量增至2.6万亿元,占比进一步升至49%;本年上半年“债券通”买卖业务金额2.33万元,日均199亿元。其中,5月份买卖业务4,682亿元,日均260亿元,创下汗青新高。

  二、“债券通”机制的特点

  两种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模式设计理念差别,操作方式差别,羁系伎俩差别,投资成本也有差异,但总体上各自优点及利益都很突出,投资者可根据自身条件、市场变化及投资计谋举行选择。

  直接入市的利益是境外机构置身于境内市场,投资自动,产物选择也较多,因此,有实力的投资者较乐意选择。按划定,境外机构通过境内署理人(商业银行)完成存案、开户、买卖业务,在委托商业银行的同时也就得到了对方全方位的服务。因境内债券投资以持有到期为主,二级市场流动性不高,直接入市更容易从委托方得到所需债券。同时,将触角伸入境内,对境内政策及市场有更多相识,也便于境外机构作出敏捷反应。

  “债券通”则更多从投资者操作便利性角度去设计运行框架。根据“债券通”管理措施,相干买卖业务结算遵照买卖业务结算产生地的羁系划定及业务规则,对于熟悉境外市场的投资者来说,无疑提供了最大便利,亦没有增长分外成本,投资兴趣一定上升。

  “债券通”毗连境表里债券买卖业务的要害环节是托管结算机制——境外托管机构(CMU)在境内托管机构(中债登及上清所)开扬名义持有人帐户,用于记载名义持有的全部债券余额。境外投资者在境外电子买卖业务平台发送买卖业务指令,在与境内电子买卖业务平台告竣买卖业务后,由境表里托管机构互助,协助客户完成债券过户、交割、结算及托管,在整个历程中,境外投资者并未涉足境内买卖业务环节,感觉上犹如在境外买卖业务,与买卖其他境外债券没有什么差别。这种名义持有的债券投资方式又叫多级托管机制,是境外债券市场通行买卖业务规则,相对而言,管理较宽松,准入门坎较低,操作流程也较灵便。别的,境外法律体系对处置惩罚债券买卖业务纠纷有成熟摆设,有用地掩护了投资者利益。

  内地在推动金融市场对外开放中,充实尊重境表里法律体系、羁系要领及买卖业务规则的差别,通过“债券通”有机衔接境内一级托管机制及境外多级托管机制,开发互联互通新通道。另一方面,香港云集了来自其他国度和地域的资产管理机构。这些机构范围巨细不一,“债券通”降低了买卖业务成本,令一些范围相对较小或暂时无意直接进入内地的机构更容易增持内地债券,扩大了投资者范围。

  正由于“债券通”买卖业务的便利性特点,其发展相对较快,并与直接入市相得益彰,配合推动境外投资者增持境内人民币资产。

  三、“债券通”的紧张意义

  “债券通”的正式启动及平稳运行,对于推感人民币国际化具有以下几方面紧张意义:

  1、满足全球增持人民币资产的需求,有利于境外央行及机构投资者更合理设置资产。2015年底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钱币篮子后,内地进一步打开市场大门,特别是引入“债券通”,境外投资步调明显提速。到本年6月尾,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2.5万亿元,比“债券通”启动前的2017年6月增长1.66万亿元(增幅近2倍)。境外机构持有人民币债券占全部人民币债券的比重从1.8%上升至3.5%。到本年第一季度,全球央行持有人民币外汇储备2,215亿美元,比2017年第二季增长1.2倍,远高于同期外汇储备18%的增幅,人民币外汇储备占全部外汇储备的比重从1.07%升至2.02%;

来源:中国银行香港研究院、CEIC

  2、乐成推动上海成为全球人民币资产设置中心,亦提升香港作为境外投资境内人民币资产的信道功效。上海拥有全球最大范围及最具产物深度的人民币市场。到本年6月尾,境内人民币债券市值靠近72万亿元,是境外投资人民币资产的固然之选。然而,香港吸引境外投资者投资人民币资产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香港是亚太区最紧张的资产管理中心,2018年管理资产24万亿港元。其中62%的资产(约14万亿港元)来自香港以外,不少利用香港平台投资内地股票和债券。“债券通”启动后,香港信道功效进一步强化,近两年由香港银行发出简直认人民币债券买卖业务的SWIFT报文大幅增长,2019年占了全球六成五,“债券通”对巩固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职位作出一定孝敬;

  3、促进离岸人民币业务创新,有利于中国资本项目可兑换及金融市场开放向纵深发展。内地资本项目尚未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作为一个多年来坚持自主发展并已建有奇特市场体系的经济大国,从防范金融风险角度,也不可能完全放开金融市场。内地在保留现有市场制度及羁系体系的基础上,以创新思维探索买通境表里金融市场。除“债券通”外,内地还推出“沪港通”、“深港通”,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效果不错,主要经验是,事先做好告终算买卖业务制度设计及风险防范措施,在此基础上,最大限度给予投资者买卖业务自由。“沪港通”、“深港通”及“债券通”连续得到乐成,给羁系层及市场更大信心,有利于下一步推出更多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4、推动内地债券市场不停完善现代债券买卖业务制度,增能人民币债券融入全球债券市场的竞争力。内地债券市场目前已是全球第三大债券市场,但从市场完善及成熟水平看,与西欧债券市场仍存在一定差距,比方,刊行及买卖业务结构不敷合理,违约债券处置惩罚机制不敷健全,债券信用体系建设不敷成熟,署理能力尤其是对境外投资者的服务缺乏经验。“债券通”启动后,形成跨境债券投资竞争机制,倒逼内地债券市场深化革新,将促进买卖业务机制、产物系列及服务水平的提升,有助于人民币债券更好融入全球市场。另一方面,香港CMU是全球开始进的债券托管体系之一,无缝毗连各主要债券买卖业务体系、实时支付体系及外汇买卖业务体系,有助于人民币债券通达全球主要市场;

  5、引导主要债券指数纳入人民币债券,促玉成球债券投资连成一体,亦提升了人民币投资及储备功效。“债券通”正式启动及稳定运行,引起主要国际债券指数供货商的浓重兴趣。彭博客岁已将中国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券纳入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权重约6%),摩根大通本年将若干流动性好的人民币国债纳入多只基准债券指数(部门指数中人民币债券权重可达10%),富时罗素亦宣布将中国列入其指数观察国名单,反应全球市场对中国经济及人民币债券的信心,有助于将人民币债券打造成又一个主要国际债券。别的,西欧再次实行无穷量宽,三大钱币债券孳息降至极低水平,人民币币值稳定,而人民币债券又保持合理投资回报,给予全球投资者更机动设置资产的时机。

  另一方面,“债券通”对香港来说也是意义重大。比年来香港经济遇到一些困难,但人民币业务逆势发展,大部门指标出现反弹,为金融业平稳增长并纾缓经济负增长带来的痛楚作出一些孝敬。内地优先将“债券通”等跨境人民币试点放在香港,必会增强市场信心,有助于香港经济尽快反弹。

  四、“债券通”的发展远景

  “债券通”运行已满三年,从推出起,相干机制完善事情都在积极推进:一是出台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的税收摆设,对债券投资的利钱收入三年暂免征收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二是不停扩大债券报价机构范围,同时大幅度下调“债券通”买卖业务平台用度;三是实现“债券通”买卖业务货银两讫(DvP)结算(内地称为“券款敷衍”),提升告终算效率,也降低告终算风险;四是上线大宗买卖业务分仓功效,便利投资者在下单前将大宗买卖业务分配给多个单独账户;

  在“债券通”迎来三周年之际,人行提出进一步优化完善“债券通”的政策偏向,并宣布将推出四项新举措:一是进一步降低买卖业务成本;二是适当延长买卖业务服务平台的服务时间;三是推动与新的境外买卖业务平台对接;四是进一步完善一级市场的服务质量。同时,内地会继续研究开放“债券通”回购业务及衍生品买卖业务,包括债券回购、债券借贷、债券远期、利率交换和远期利率协议等,便利境外投资者风险对冲。

  另一个探索偏向是研究“南向通”业务。2017年“债券通”率先上线试运行“北向通”,但两地亦表示,会抓紧研究推出南向买卖业务,争取尽早开放内地合资格投资者投资香港债券市场。比年来,两地业界不停呼唤“南向通”。本年5月,人行等四部委公布《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初次提出优化完善“沪港通”、“深港通”和“债券通”等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摆设(包括适时研究扩展至“南向通”),“南向通”脚步越来越近。

  香港是紧张的国际金融中心,是亚太区G3钱币债券主要刊行市场,同时照旧境外最大的点心债市场,并遍及联通西欧债券市场。因此,开通“南向通”,引北水南流,必将进一步促进香港债券市场发展,同时为境内机构合理设置资产、分散投资风险创造条件。“债券通”也必将踏上更高台阶。

(文章来源:中国金融信息网)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博通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博通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