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 .06.2020 本笔墨数:978,阅读时长约莫1.5分钟 导读:疫情当下更要注意地方债风险防范,尤其是防止道德风险,守住不产生体系性风险的底线。 作者 | 第一财经 陈益刊 为对冲经济下行压力,近些年稳投资发力,为弥补资金缺口,地方政府刊行债券范围越来越大,本年疫情之下更是云云。 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天下地方政府债务余额约24.2万亿元。这只是地方政府显性债务,隐性债务范围官方尚未披露。 与地方政府举债范围越来越大相反,受疫情打击和大范围减税降费影响,本年财政收入大幅下滑。 前5个月,天下地方一般大众预算本级收入同比降落10.4%,地方政府性基金预算本级收入同比降落3.1%。 因此,地方偿债压力越来越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地方可以借新还旧,但必须在财政部批准的1.84万亿元总额限额内,这一额度创新高。 笔者与地方财政人士和专业人士交流发明,一个值得警惕的苗头是,疫情之下中央对地方支持力度越来越大,由此一些地方信赖,地方债偿债责任终极中央会兜底,个体地方甚至掉臂风险大肆扩张举债,这在某种水平上增长了偿债风险和道德风险。 “谁借钱,谁还债”是当前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为此财政部多次重申,坚持中央不救助原则,坚决打消地方政府认为中央政府会“埋单”的“幻觉”;各省份出台的文件中也有类似说明,目的就是防止地方政府将其债务风险向上级政府转移,终极由中央政府“埋单”。 疫情对经济社会带来亘古未有的打击,中央财政将全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尤其是地方“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为此,中央财政新增2万亿元资金全部直达地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速创近些年新高。 但中央财政全力保障地方财政正常运转,并不即是地方可以不履行偿债责任,甚至借着“稳增长”之名掉臂风险大肆举债。地方必须打消这种动机,严酷落实地方政府债券到期归还责任,确保地方政府债券不出任何风险。 尤其是疫情当下,更要高度器重债务风险防范事情,决不能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就通过各种灰色渠道乱举债而增长政府隐性债务,这是饮鸩止渴。 财政、审计、纪检等部门应严酷羁系这一征象,对违规新增隐性债务露头就打,严肃处置惩罚、公然问责,以儆效尤。 固然,防范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也需要加速财税体制革新,尤其是厘清上下级政府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防止“上级政府点菜、下级政府埋单”,增长下层财政负担。 【推荐阅读】 专家:北京新发地病毒为输入性! 小型仓库出租 http://c.mini-koala.co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