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岁的陈阿姨(化名)身体一直不错。但是近一年来,她经常咳嗽、咳痰,在当地诊所治疗后并没有好转。由于担心感染新冠肺炎,她没有去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没想到两个月前,她开始咳血丝痰,才急急忙忙来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结果被诊断为右肺上叶尖段周围型肺癌,同时已伴有纵膈多发淋巴结及肋骨转移。 专家提醒,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对人群健康和生命威胁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长期反复咳嗽咳痰一定要警惕,必须马上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尽快进行规范治疗,以免耽误病情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反复咳嗽咳痰一年竟是肺癌作祟 49岁的陈阿姨来自广东云浮,身体一直不错。但近一年来,她经常咳嗽、咳痰,在当地诊所就诊疗效欠佳,但未行胸片等影像学检查。由于担心感染新冠肺炎,她没有去大医院做进一步的检查。没想到两个月前,她开始咳血丝痰,才急急忙忙去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右肺上叶尖段周围型肺癌,同时已伴有纵膈多发淋巴结及肋骨转移。这一结果让陈阿姨一家非常震惊和难过。更让陈阿姨纳闷的是,自己从不吸烟,生活也非常规律,怎么会得肺癌呢? 拖延就诊“躺着”进医院 接诊医生、广州实力中青年医生、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梁志科梁志科介绍,陈阿姨到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时,已出现上腔静脉压迫症状,“躺着”被抬进来后马上被转至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监护室进行抢救治疗。 该科主任赵子文介绍,由于患者左右支气管明显狭窄致病人端坐呼吸,呼吸非常困难,血氧饱和度即使高流量氧疗仍低于80%,只能紧急气管插管机械通气,但机械通气下血氧仍无有效维持,急需紧急放置支气管支架打开气道,但气管插管后无法在纤支镜下辅助支气管支架,呼吸科团队在赵子文带领下,实施该科室原创的纤支镜定位后气管插管下无引导盲放支气管支架植入术,术后即行纤支镜见支架一次性放置成功,机械通气下血氧随之逐渐稳定。 最终团队突破重重难关,在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成功在狭窄的左主支气管处置入一枚16X30毫米的镍钛记忆合金支架,并行病理活检。
精准靶向治疗渡过难关 很快,陈阿姨肺活检病理结果出来,提示肺低分化腺癌。梁志科解释说,其实陈阿姨原发病灶非常小,位于右上肺,直径只有1厘米,但“母鸡虽小、鸡蛋可到处跑”是低分化腺癌容易转移的特点的形象描述。短时间内,癌细胞已从右上肺向左肺、纵膈淋巴结、颈部淋巴结、心包、胸膜及肝等多发转移,情况非常危险。 针对陈阿姨术后仍反复咯血、发热、大量的心包积液,胸腔积液、右侧锁骨下静脉近端血栓形成,抢救性传统化疗效果欠佳,同时肺部合并多重耐药菌感染,很多抗菌药物并不起效等情况,梁志科和陈阿姨家属商量,利用纤支镜活检标本做一个肺癌肿瘤基因检测,以期发现突变的基因进行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 幸运的是,分子病理报告显示ALK基因突变,并有最新的靶向治疗药物。陈阿姨随即用上了靶向药物,并经过细致耐心的反复纤支镜下吸痰等气道管理、积极引流心包积液、胸腔积液、抗血栓,选择恰当的抗感染药物等综合治疗后,陈阿姨病情好转,颜面部、上身重度浮肿渐消退,心包、胸腔积液不再生成,肺病感染控制,逐步脱离了呼吸机支持、拔除气管插管,转入普通病房。 提醒:一定要提高体检意识 日前陈阿姨顺利出院,她将继续按照靶向治疗方案居家治疗。赵子文介绍,由于靶向药物的面世,而且药物发展迅速,以及免疫治疗的发展,对于有突变敏感基因的肺癌病人,肺癌正变得可防可治。“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一定要提高体检意识,如果早期发现,预后效果会大大不同。一旦出现反复的咳嗽咳痰,痰中带血丝,就必须要马上前往医院进行全面检查,尽快进行规范治疗,以免耽误病情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 医学指导/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赵子文、主任医师梁志科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魏星、李婷芳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张青梅 通讯员魏星、蔡麒麟 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津
转载来源:大洋网 长期反复咳嗽咳痰,一定要排查这种癌!https://news.dayoo.com/gzrbrmt/202006/10/158552_53384444.htm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